聚焦综合教研室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能力提升,“卓越计划”系列教研活动持续深入推进中。10月16日下午,卫新玥老师与陈烁宇老师围绕蛙泳核心技术,提升水上安全防护能力为主题,开展精彩的课程教学,打造了一堂兼具技能训练与安全教育的公开课。本次活动由王大玲老师主持,综合教研室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,课堂上互动频繁、研讨热烈,充分展现了教研活动的实践价值与团队活力。
课程开篇,卫新玥老师与陈烁宇老师严格落实课堂常规,回顾上节课要点,同步强调游泳安全注意事项。考虑到游泳时下肢易因肌肉紧张引发抽筋,准备活动环节特别强化下肢拉伸,在完成头部、肩部、腰部等系列徒手操后,重点加入小腿后侧、大腿前侧及后侧的静态拉伸,充分激活下肢机能,从源头减少抽筋风险,有效预防运动损伤。
核心教学阶段,两位老师聚焦“蛙泳蹬腿”这一重点与难点,采用“讲授+示范+分层练习”的模式开展教学。卫新玥老师清晰讲解蹬腿动作要领,陈烁宇老师则通过正、误动作对比示范,直观展示“慢收快蹬、蹬完并拢”的关键细节。练习环节利用浮板以15米为单位开展分层训练,基础较弱的学生从“蹬3次腿吸1口气”开始巩固动作,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通过“蹬2次腿吸1口气”强化节奏与呼吸配合。过程中分析错误原因,还分组进行精准指导,针对“大腿收得过多”“翻脚不充分”等常见问题逐一纠正,助力学生突破技术瓶颈。
着装游泳教学环节,两位老师将“生命安全”理念贯穿始终。卫新玥老师详细讲解救生衣正确穿着方法,陈烁宇老师则示范垂直入水技巧——“一手捏鼻、一手压救生衣下沿,入水后仰头转仰卧,手脚打开防侧翻”,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到位、示范清晰。大家以2人一组开展练习,在“入水、仰卧前进游25米”的重复训练中熟悉动作,同时相互检查、相互评价,在协作中提升技能,通过讲解水上遇险应对方法,引导大家敬畏自然、重视安全,树立“生命至上”的理念。
谈及卫新玥老师和陈烁宇老师的教学,岳艳丽副教授着重赞赏其“安全与成长并重”的教学设计,在常规徒手操基础上,针对游泳易抽筋的特点强化下肢拉伸,兼顾了运动安全与技能预热,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受到耐心与支持,真正做到“教”与“需”的温暖对接。她特别提到,两位老师对“大腿收得过多”“翻脚不够”等常见错误的包容讲解,以及用“延长游距小挑战”鼓励学生突破自我的方式,既让学生扎实掌握技能,又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就感,充分体现了专业且有温度的教学风格。
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暂告一段落,参与本次“卓越计划”公开课的全体教研人员齐聚泳池畔,镜头定格在每一张写满收获与激情的笑脸。这不仅是精彩缩影,更像一扇刚刚开启的窗,映照出数日来思维的火花与智慧的碰撞。
此刻的落幕,并非结束,而是一段崭新航程的鸣枪起跑。课堂上的灵感、研讨中的启发,已汇聚成一股推动教学变革的涌流。展望前路,每一位教育者都将携带这份能量,以更敏锐的视角洞察学生需求,用更创新的方法雕琢课堂体验,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,持续奔跑,共赴卓越。
供稿:梁荣发/编辑:傅文涛/审核:杨效勇